從行業信息來看,世界機器人大會于11月23日-25日在京召開,主題為“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今日正式開幕,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開幕式,并宣讀了習近平主席致大會的賀信。習近平表示,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并愿加強同各國科技界、產業界的合作,推動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據悉,中國正在制定的“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推進計劃”有可能將在此次會議期間公布。我們跟蹤該產業發展來看,實際上多家上市公司已涉及其領域,從發展前景來看,機器人產業有望成為未來世界經濟重要的一個推動因素,進而改變社會發展拓展。
【產業機器人概念及發展】
計算機控制的可再編程的多功能操作器,又稱工業機器人。
產業機器人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1954年,美國的G.C。德沃申請具有記憶和重復操作功能的機器人專利。1958年根據這個專利研制出機器人樣機。1960年美國開始使用“產業機器人”一詞。1962年前后生產出弗塞特蘭和尤尼梅特兩種產業機器人產品。60年代中期,日本、英國等國相繼引進產業機器人并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工作。
產業機器人的應用能提高生產率,改善勞動條件,把人從危險、惡劣等勞動環境下替換出來,因此各方面對它的需求量日益增長,而自動控制、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又為提高產業機器人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創造了有利條件。據80年代初統計,世界產業機器人的臺數每年以30~40%的速率增長。第一代的示教再現型產業機器人開始普及,具有感覺(觸覺、視覺等)功能的第二代產業機器人也開始投入使用。第三代產業機器人──智能機器人處于研究實驗階段。
圖:目前產業機器人基本外形
【我國機器人最新可能出臺的重產業政策】
同歷史上多個產業規劃與方案相比,最新可能出臺的三個重要產業性文件為:《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推進計劃》。
圖2: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的五大核心技術裝備可能內容
【國家相關部門動態】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11月5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將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對此,業內人士透露,在這三個重點領域,機器人產業的作用舉足輕重。《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在加緊制定中,可望年內發布。正是由于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地位,此前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也對它做出了明確要求。
據《企業家日報》相關信息顯示:《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包括加強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能力、推進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應用示范、建立完善機器人的試驗驗證和標準體系建設等,規劃還提出,要加快布局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精神,工信部近期正在加緊編制《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 從國家產業引導與戰略部署來看,工信部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進程與實際對接正在加緊與布暑。
【市場前景展望】
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2015年美國的制造業成本,僅比中國長三角地區高約5%,到2018年將比中國低2-3%。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機器人產業有望上升至國家戰略。另外,國內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90%以上市場被發那科、庫卡、ABB和安川電機等世界四大機器人巨頭控制,在國家安全戰略的推動下,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展望微型計算機、自動控制、機構學、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產業機器人性能、降低成本和擴大應用范圍創造了技術條件。有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組合化、傳感器、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機器人用的高級語言、擴大應用范圍等方面的問題。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近期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業升級的推動下,未來10年機器人產業將迎來萬億市場規模。
【部分上市公司機器人產業動態】
由于機器人產業的巨大發展前景,吸引了較多上市公司開始涉足此領域的研發與制造,初步統計,涉及機器人領域及產業鏈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有百家之我,但產業鏈條與競爭的存在,實際上能夠在此領域取得較好發展的公司卻是競爭激烈的。
機器人新松機器人于11月17日宣布已完成非公開發行計劃(該計劃最初于2014年8月份披露)。公司共發行5,400萬股(占擴大后股本的8%),發行價格為每股55.2元(較11月17日84.8元的收盤價低35%,對應111倍的2014年市盈率),募集資金總額為30億元(2015年三季度末凈負債為6億元)。
新時達公司剛于9月11日發布定增預案,擬作價約10億元收購會通科技100%股權和曉奧享榮49%股權,加碼工業機器人業務。公司表示,未來將聚焦于機器人與運動控制類新產品的市場拓展和電梯物聯網的市場布局,并將之作為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