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浪微博發布的《智能手機微報告》(2015下半年)迎來了眾多業內人士的解讀,一方面微博上呈現出的有關智能手機數據,不僅信息量巨大,而且還異常準確真實,對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研究極具意義;另一方面則是報告中展現出的國產手機發展勢頭令人欣喜。而報告中關于國產手機品牌流轉的數據,引起了我的興趣。iPhone吸引力的逐步下降,國產手機品牌的忠誠度的逐步提升,無不在對外傳達著,國產手機的品牌時代真正來臨。
智能手機時代國產品牌集體崛起
相較于市場存量的數據,新增設備的變量數據對于趨勢的導向指引更為明顯。從本次微報告發布的新增設備品牌份額排榜數據來看,前五位,除iPhone之外,全部被國產手機品牌:小米、vivo、華為、OPPO占據。如果結合在過去一年國產手機廠商的市場策略來看,這一結果還算在情理之中。
首先,小米、華為的高性價比策略還是相對有效,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場,出貨量還是相當可觀,反應在微報告中,小米和華為的排名比較靠前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以OPPO、vivo為主的一部分國產手機廠商開始主打產品的個性化賣點。比如OPPO的拍照功能、快充技術;vivo的HIFI音效。以OPPO R9為例,首銷當天銷量達18萬臺,上市4天銷量已超40萬臺。隨著手機賣點效應在市場的持續引爆,國產手機品牌的后市增長依然會比較強勁。
關于國產手機品牌的整體狀況,來自市場調研機構IDC的報告顯示的則更為全面。報告指出,從廠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上看,2015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490萬部,同比增23.2%,位居第一;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290萬部,同比增53%;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為5840萬部,同比增56%,OPPO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530萬部,同比增8.1%。前四名中國產手機品牌占據三席,崛起之勢可見一斑。而根據IDC給出的另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3.81億部,同比增長19.2%,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82.5%;上市新機型1302款,占同期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4.6%。可見國產手機品牌已經占據絕對優勢呈現集體崛起之勢。
從換機流向看國產手機品牌號召力提升
從微報告給出的數據可見,iPhone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國產安卓品牌手機的市場份額還在逐步擴大。其中蘋果用戶換機流向的國產品牌三甲分別為小米、華為、OPPO,其中華為和OPPO的其他品牌轉入提升較為明顯;而在安卓用戶換機流向中,iPhone已經下降至30%,其中OPPO的提升度竟然達到了驚人的6%,前三甲依然為小米、華為、OPPO。這說明國產手機品牌正越來越多地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選擇。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一方面是因為國產品牌手機的顏值越來越高,外觀設計不論是美學品質還是工藝打磨越來越成熟,甚至和iPhone相比還出現了不少創新之處。極窄甚至無邊框,旋轉攝像頭,后背指紋等設計無不體現出國產手機在設計方面的進步。另一方面,國產手機品牌對國內用戶的需求痛點把控的更為精準。從最近一年來看,絕大多數國產手機品牌已經放棄了對配置的比拼,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用戶核心需求的滿足層面。例如vivo對手機音質的提升;OPPO對拍照、閃充技術的打磨;以及華為對通訊功能質量的不斷提升,這些都是國產手機品牌號召力不斷提升的原因所在。
如果在2014年之前國產手機品牌還多以高性價比的優勢搶奪市場,但隨著品牌號召力的提升,國產手機品牌正頑強地向中高端挺近,其中表現較好的如華為、OPPO、vivo已經實現了較好的品牌溢價。
蘋果手機的留存率依然較安卓手機高出太多,盡管其相比2014年還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但iOS優越的體驗和iPhone的品質以及蘋果長期積累的品牌勢能,還是保證了其70%以上的留存率。但由于蘋果本身的品牌市場定位,讓出了巨大的中、低端市場,給了國產手機機會,這才有了國產手機品牌80%以上的市場壓倒式優勢,并一舉讓國內智能手機的發展進入國產手機時代。
尤其是如今國內市場已經進入換機階段,用戶忠誠度成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的主要來源,國產手機品牌忠誠度的提升就顯得尤為可貴。從微報告給出的數據如果細細分析就不能看出,小米換機轉化多來自自家品牌留存;華為的換機轉化則主要來自三星、蘋果用戶的轉入;只有OPPO無論是其他品牌轉入還是自家品牌留存都做到了提升最明顯。小米的忠誠度主要體現在其MIUI的強大粘性上;而OPPO的忠誠度則更多的來自于其產品的精準定位上,主打拍照手機的品牌內涵捕獲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心。
當然,總體而言,國產安卓手機品牌的留存率整體較上年有所提升,平均增幅約在3%,這說明消費者對國產手機品牌的忠誠度還是呈逐步上升趨勢。這說明國產手機的品牌屬性對于消費者而言愈來愈重要,受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國產廠商在打造令消費者滿意的手機產品之外,已然開始了對品牌的慢慢塑造。從本次微報告就可以感受到,國產手機的品牌時代真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