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最近出了好幾篇關于中國在先進技術上趕英超美的文章。前面是關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比如他們有這樣的言論:
今天,我們買很多中國人在中國制造的東西。明天,我們將買美國制造的東西,但那是中國機器人制造的。
這種“中國或成最后贏家”的論調基本上是基于這樣的邏輯: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水平現今雖然和美日德韓有差距,但是架不住中國人有錢又勤奮。
如果說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上的技術鴻溝并不是那么難填,那么半導體技術的代際差距可不是有錢和勤奮就能解決的。
另一方面,雖然特朗普政府一直要求企業把廠房搬回美國境內以促進就業,不過從半導體行業來看,《紐約時報》認為半導體行業的重心,正在往中國遷移。
即便如此,在短時間內,中國大陸的半導體技術和美國日本韓國之間的巨大差距還是看不到追上的希望。但是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廠商把廠房開在中國,在中國投資大量的技術和設備。因此,全球微電子行業協會報告稱:
這種花錢勢頭將推動中國獲得頂級微芯片制造設備,并且正在為建立中國在全球半導體舞臺上的地位鋪平道路。
英特爾、臺積電、IBM、AMD、GlobalFoundries 等等半導體行業領導廠商都在中國設廠或有合作伙伴,這可能不僅僅是企業行為,也有國家層面的支持存在,中國最新的工業政策《中國制造 2025》將半導體列為了需要提升的關鍵領域,而不少省級政府將這類高新技術產業的引入當作工作重心。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