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技術與產業發展迅速,市場逐漸從軍用領域向民用領域擴展。隨著民用無人機產品的日趨普及,其應用范圍越發廣泛,涵蓋了農業植保、電力巡線、地理測繪、物流配送等諸多場景,且產業鏈發展正向人員培訓、維修服務、商業活動等方面擴張。
不過,無人機價格門檻的不斷下降、使用性能的日益提升,使得市場保有量持續增長的同時,一些安全隱患也逐步顯現出來。就在近日,倫敦蓋特威克機場遭遇多架無人機侵入。在發現無人機后,蓋特威克機場暫停了運行,導致近百架航班備降,許多選擇在圣誕節前出行的旅客都被迫延誤。
這一幕,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無人機擾航成全球性難題
實際上,2017年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重慶等地機場也遭遇到了類似無人機擾航事件,較之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受到的影響還更為嚴重。當年的4月17日、18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連續兩天出現無人機擾航情況,造成34個航班備降、40多個航班延誤,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民航西南管理局通用航空處處長賴文強表示,我國無人機擾航事件從2015年開始出現,并呈現出日漸嚴重的趨勢。據統計,2017年4、5月間,成都雙流機場連續發生10起這類事件,不僅如此,重慶江北機場也多次遭到無人機擾航。僅5月12日,重慶江北機場就有140余個航班被迫延誤、40余個航班備降,上萬旅客出行受到影響。
另外,據德國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公布的信息,2018年該國無人機擾航事件數量大幅超過往年。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份,德國各大機場共發生無人機干擾航班事件達100多起。此外,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其他國家也都出現過無人機擾航情況??梢姡瑹o人機擾航威脅航空安全已經成為全球性難題,加強監管、整治迫在眉睫。
完善政策法規成“”
自從人類發明了飛機,并將其大規模應用于軍事、民用領域以來,保障飛行安全歷來都是重中之重。一旦飛機在起降過程或是飛行途中出現意外,后果不堪設想。業內人士指出,無人機也好,其他“低小慢”航空器也好,甚至是孔明燈、氣球等飛行物,只要進入機場凈空保護區范圍,就有可能擾亂正常的飛行秩序,或造成難以挽回的事故。
因此,從法律層面來講,無人機擾航事件對航空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機組、乘客的各項權益造成了嚴重威脅。對于違反法律規定,擾亂航空安全與秩序的行為,必須加以嚴懲。然而,由于無人機屬于新興產業,技術、市場發展遠遠領先于法律、標準的制定,這對監管無人機留下了隱患。
面對頻繁發生的無人機擾航事件,我國各級政府及民航部門持續加強無人機監管力度,相繼出臺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管理舉措。在歐盟、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各國政府也紛紛制定或完善無人機相關管理制度,以保障本國的航空安全與公共安全。
科技手段運用不可或缺
加強法律監管是一方面,重視科技手段的應用也十分重要。為了全面遏制無人機擾航、傷人等事件的發生,必須強化及時發現和現場處置的能力,就這對反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在這一背景下,反無人機技術與行業迅速崛起。
目前,反無人機技術主要集中于探測、定位技術以及處置技術方面,主要產品是無人機探測系統、反無人機槍等。眼下,我國各地機場、警務部門以及部分安保機構都開始購入反無人機軟硬件產品,以更好地應對“黑飛”無人機。
在生產端,電子圍欄技術在無人機領域的應用愈發受到關注。2017年7月,民航局公布了《無人機圍欄(征求意見稿)》,以規范無人機地理限制行業標準,確保無人機有序可控運行。實際上,大疆等無人機行業頭部企業早已廣泛應用電子圍欄技術,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推動該項技術的進一步普及,覆蓋全部無人機產品。
當法律、技術這兩大方面的短板被逐漸補齊,無人機管理將迎來嶄新局面。屆時,類似于我國西南地區各機場,以及日前英國倫敦蓋特威克機場所遭遇的無人機擾航事件,將有望減少發生,直至不再發生,還天空以安全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