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Nature今發表腦機接口領域重大突破:華裔教授成功解碼腦電波,并合成語音 許多患有神經疾病的患者因喪失語言能力,需要依賴特定的通訊設備進行溝通,這類設備利用腦機接口或者頭部、眼睛的動作來控制光標選擇字母,從而說出他們想說的話。但是,這個過程比人類的正常語速慢得多,往往是在蹦單詞。 發表于:4/26/2019 百度推出醫療大腦 利用智能醫療技術造福人類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再度成為熱點,無論是在《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委員代表們的提案中都能看到AI的存在。其中,百度掌門人李彥宏更是提出了三個關于人工智能的提案:一是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老百姓出行更順暢;二是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促進智能醫療應用探索,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三是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 發表于:4/26/2019 飛利浦布局了百年的AI醫療,如今是怎樣的局面? 誕生于1891年,飛利浦跨越了三個世紀,也經歷過幾次重大轉型。 發表于:4/26/2019 獨占市場20年之久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終于迎來了勁敵 20多年來,Intuitive Surgical一直是市場的主導者。如今,手術室里卻日益擁擠。 發表于:4/26/2019 可植入電子儀器又有神操作!無需電池自驅動心臟起搏器問世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3日發表的一項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美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無需電池、可以收集心跳產生的能量的裝置,并以此給心臟起搏器供能。這一裝置被植入成年豬體內后,還能糾正竇性心律不齊。 發表于:4/24/2019 醫療院所智能輔具運用 軟件與決策輔助成主戰場 智能輔具可分為協助照護者的工作,或是提升被照護者的生活質量。在醫療院所當中,現在許多單位都積極透過信息化、數碼化、統計分析、AI自動學習的方式,增進病患安全的同時,也紓解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發表于:4/24/2019 谷歌及Alphabet發起10億美元巨額投資 專注于智能醫療研究 谷歌及其控股公司Alphabet,正在人工智能與健康的交叉領域進行超過1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這可能會給與谷歌有交集的每一個部分都帶來重大影響。 發表于:4/24/2019 機器學習賦能醫療,能否解決看病難問題? 如果重癥監護人員或社區醫療人員每做出一個醫療決定,立刻就會有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團隊對這條決定進行審查,判斷這條決定是否正確并對其進行指導,那會是什么樣呢?最新診斷出沒有并發癥的高血壓患者將會接受現有最有效也最對癥的治療,而不是診斷者最熟悉的治療方法。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用藥過量和處方錯誤的問題。患有神秘且罕見疾病的患者可以直接由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會診。 發表于:4/23/2019 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已走入千家萬戶 朝著智能化、數字化反向發展 就在10年前,可穿戴醫療器械(wearable medical device)還屬于概念性產品,但現在,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已走入千家萬戶。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已發展成為一種智能化、數字化的高科技產品,它們代表著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新方向。 發表于:4/23/2019 高端醫學影像市場化之路 將是爆發周期的企業的下一道坎 按照時間來分,國內的醫療器械企業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的企業,產品主要為低值耗材,產品毛利也較低。另一類則是成立于2008年之后創新醫療器械企業,例如聯影、明峰醫療、微創醫療、啟明醫療。后者在十年發展間,讓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成為可能。 發表于:4/23/2019 BioMind ?:勇做神經影像AI領域的探路者 近日,在上海召開的“2019國際醫學人工智能論壇暨ITU與WHO健康醫療人工智能焦點組(AI4H)會議”上,BioMind ?吸引了包括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副司長劉文先、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等多位“大咖”駐足。 發表于:4/23/2019 芯海科技:一個動作完成心率+體脂檢測 忙碌的工作、頻繁的應酬,在不斷地掏空著我們的身體,你有多久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健康了。來自靈魂的拷問:夏天來臨,體重是否增加?身材是否開始走形?體檢報告上需要注意的事項是否增多?好身材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不論男女都在控制體脂。針對上述痛點,智能體脂秤從健身館火到了各家各戶。除此以外,一些基礎生理參數的測量也得到了關注,例如心率或脈率。 發表于:4/23/2019 2019智慧醫療趨勢洞察:AI、大數據、5G時代來臨 從“互聯網+醫療”、“AI+大健康”到“5G+智慧醫療”,近幾年全球醫療健康產業正在不斷跨界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大步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發表于:4/23/2019 互聯網醫療行業目前仍未成熟 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自2009年新醫改實施以來,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簡政放權、鼓勵社會資本辦醫、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戰略決策。醫改推動+技術推動+醫療需求推動,使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處在一個最好的階段。 發表于:4/22/2019 斯坦福大學研發出能夠模擬人手感知能力的電子皮膚 據麥姆斯咨詢介紹,開發與人手媲美的的機器手所面臨的多方面挑戰仍然是需要大量研究的課題。毋庸置疑,研究人員在復制人手諸多功能和特征,如某項或幾項性能(抓取和操縱等)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人手是多功能的結合,如骨骼結構、肌肉力量、完全控制的關節、壓力/剪切力/運動/加速度/溫度感知,等等,并在很寬泛的動態范圍內擁有這些屬性。 發表于:4/22/2019 ?…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