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出臺儲能補貼可能性不大 儲能商業發展有何新路徑? 自去年以來,儲能越來越得到國家重視,各種儲能文件不斷出臺,尤其是3月份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更是為我國未來儲能政策實施明確了路徑。政策助力下,業界預計儲能的春天或已來臨,與之相伴的是,不少企業爭相進軍儲能市場,加大投資布局,儲能風口已至。 發表于:5/3/2017 基于STC單片機的角度控制 利用STC12系列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減速電機作為執行機構,以單圈電位器作為檢測元件,在有限范圍內實現了角度的精確控制。經過實驗測試,在0°~235°的控制范圍內,最大誤差控制在±1°,保證了控制精度和控制速率;經過實際使用驗證了該方案安全、可靠。 發表于:5/2/2017 一名優秀嵌入式DSP工程師是怎樣煉成的? 當初學習DSP經歷非常艱辛,但是我堅持了2年。時間不算長,但是我感覺非常長。當我再次入職新的公司,我突然發現,我在DSP領域的學習已經成熟多了。 發表于:5/1/2017 用于風力發電的TwinCAT3狀態監測系統 風力發電機組中的自動化程度正在不斷地提升。除了主控系統外,在線監測和風場網絡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表于:5/1/2017 工業物聯網帶動MEMS成長 為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微機電系統(MEMS)消費應用已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不過,在工業方面的應用也正迅速發展。如今,業界正定義出一個利用 MEMS 技術的新型態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oT;IIoT)領域,包括從資產追蹤系統、智慧電網到智慧建筑自動化等應用,都將為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發表于:5/1/2017 如何保障智能電網的安全性及應對潛在的威脅 對智能電網來說,因為電網基礎設施受到攻擊的幾率越來越高,各個國家穩定的電力供應都處在受到惡意攻擊危險之中,從而使得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對此,IT安全性尤為重要;很多方案支持端到端的通信數據加密,如:數據集中器、監控器和數據采集器系統(SCADA)。 發表于:5/1/2017 逆變器對于提升電網品質的幫助 本文首先討論了一兩年前做的一系列測試,揭示了“傳統”逆變器的典型表現,包括他們對電網的失真的貢獻、防孤島問題以及潛在的更嚴重的干擾。其次我們給出使用一臺已經在商業化生產的標準型號光伏逆變器的測試結果,該逆變器是按照最近的德國電網規則設計的,所采用的高級功能是當前美國的規則所沒有要求的。 發表于:5/1/2017 未來的電網市場屬于電池儲存系統 智能城市的興起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成本增加,為電源管理市場帶來了快速的轉變;市場研究機構指出,電力供應來源的地方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需要新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與商業模式,此趨勢將在接下來十年推動數十億美元的商機。 發表于:5/1/2017 產業初始,標準先行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工業綠色發展,指導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國家節能中心組織制定了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總體架構規范、基礎數據定義規范、國家節點與省級節點通信規范、能耗監測端設備與系統平臺通信規范、省級節點機房與硬件配置規范、能耗監測端設備技術規范、能源品種數據采集規范、系統安全規范等8項技術規范,以及部分行業能耗在線監測數據采集技術指南。 發表于:5/1/2017 iPV Tracker 太陽能電站效益提升最佳解,可以超精準追日 太陽能的需求日益成長,每度電成本也逐漸降低;一旦太陽能發電達到市電同價,就能成為能源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選項之一,市場也能跟著再擴大,進而發揮太陽能的環保效益。 在“市電同價”的大目標下,太陽能產業鏈自上而下都以“高效率、低成本”為發展目標。 發表于:4/27/2017 韓國多晶硅對華突擊傾銷 多晶硅價格走勢總體向下 2016年11月份從韓國單月進口量驟增,一方面是由于11月下游需求較10月份有所回暖,對進口料需求隨之增加,因此韓國硅料廠10月份之前由于需求疲軟積壓的庫存則在11月份大量涌入國內市場。但在我國已對韓國多晶硅實施貿易救濟措施的前提下,上述數據顯示,韓國多晶硅對華傾銷卻絲毫未受影響。 發表于:4/27/2017 智能家居系統在生活的作用 現在智能家居系統的應用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廣泛,那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下面為你簡單介紹。 發表于:4/27/2017 PTC將在2017年LiveWorx大會舉辦商用機器人專題研究 近日,PTC宣布與EH Media的機器人技術部開展合作,共同為PTC LiveWorx®全球物聯網技術商業盛會策劃一場“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的內容專題研究。 發表于:4/27/2017 庫茲韋爾:2030年納米機器人將進入我們的身體 未來主義者大衛埃文斯(Dave Evans)和公眾分享了他對人機交互未來的看法。在接受James Bedsole的采訪時,埃文斯解釋了到2030年James Bedsole對納米機器人的預測。 發表于:4/27/2017 谷歌TPU之后還有高通,人工智能芯片競賽已經展開 作為機器學習的領軍人物,Yann LeCun(楊立昆)曾在 25 年前開發過一塊名為 ANNA 的人工智能芯片。而現在,構建適用于深度學習的計算芯片已成為所有科技巨頭共同的發展目標。 發表于:4/27/2017 ?…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