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 2016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大會”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成功舉辦。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在會上分享了人機共融技術與機器人醫療的最新研究成果。
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
機器人的未來不可限量,這是各方的共同看法。研究分析機構Gartner發布的2016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圖也表明,感知智能機器時代來臨是非常顯著的趨勢。由于強大的計算能力,海量數據,并在深度神經網絡的前所未有的進步,擁有智能機器技術的企業能夠充分利用數據,調整適應新環境,解決前人從未遇到的問題。因此,智能機器技術將是未來10年里最具破壞性的一類技術。張建偉院士強調,智能機器人未來發展將十分迅猛,從醫療機器人到機器人醫療都對未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當前,機器人應用的主要障礙就是人和機器人不能很好地融合,因而機器人產業發展產生了從替代到共融的理念變化,這意味著更高的技術難度與集成要求。張建偉院士表示,計算機的發展、康復和護理機器人領域的增長、工業4.0帶來的萬物互聯的需求以及從大數據到智能決策都為機器學習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智能和醫療領域的趨勢,實際上是軟硬結合。一方面,IT企業進入工業生產;另一方面,做硬件的生產企業則越來越重視軟件的工作,將互聯網和智能融入到硬件中。由此可見,將通訊和人工智能融入到CPS(信息物理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從機器人來講,最初應用于工廠的機器自動化已慢慢向醫療和家庭在演進,以后的人機交互將呈多模態,人的2.0比人工智能2.0和機器人更重要。
張建偉院士還重點分享了domestic robot(家用機器人)、助老殘疾機器人、康復機器人以及護理自動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認為,機器人對于提高殘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老人出行可以用一種智能的、有腿的、輕便的、可以折疊的而且有很多交互方式的一種助老殘疾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在養老產業的市場廣闊、潛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