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港綜合消息:2018年3月31日11點22分,高分一號02、03、04衛星以一箭三星方式搭載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高分一號02、03、04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下屬的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制,采用CAST2000小衛星平臺,每顆衛星裝載2臺2m/8m相機,地面幅寬優于60km。高分一號02、03、04衛星組成了我國首個民用高分辨率光學業務星座,可實現3星15天全球覆蓋、2天重訪,長期、連續、穩定、快速地獲取全球2米全色、8米多光譜影像。并可與目前在軌的高分一號衛星共同構建陸地資源調查監測業務星座,在應急情況下對目標區域進行數小時級重訪觀測,對同一地區快速拼接成像。
據介紹,當三星同相位編隊飛行時,可實現同一地區一致性成像測試。在該相位模式下,三星可采用立體成像模式實現立體成像,或圖像拼接模式實現大幅寬成像,更好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
當三星等相位飛行時,可實現快速重訪成像,具備星座運行管理及天地協調統籌能力,具備區域連片無縫覆蓋能力。同時,可實現快速區域性獲取指定地區的全色影像、多光譜影像,以及獲取攝影時刻的姿態測量數據和相應的軌道數據;可與高分一號/高分六號組網實現更快重訪、更快覆蓋成像。
航天東方紅公司表示,相比高分一號01衛星,高分一號02、03、04衛星增加每天工作圈次和時長,由每天8圈成像提升到單星每天14圈均可成像,每天累計成像時間也由80分鐘提升到100分鐘,成像效率顯著提升。
此外,高分一號02、03、04衛星還首次進行中國低軌光學星座對月定標,可有效修正相機的不均勻性,降低對地面校正系統的依賴程度,可為用戶提供質量更高的影像。
衛星發射后,將為我國國土資源調查、監管、利用提供強大的數據圖像支持,同時也可為減災、環保、住建、交通、農業、林業、海洋、測繪等其他行業應用以及科學研究和社會化應用提供服務,增強我國遙感數據的自主率,形成我國新時期高技術產業新的增長點。
出色表現的背后,離不開上海航天人追求卓越的責任和擔當
在這發火箭從上海航天總裝測試廠房運往太原發射基地前,上海航天型號項目辦在充分吸收、借鑒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及相關型號好的管理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本發任務特點,編制了《長征四號丙遙二十六火箭發射場產保工作策劃》。長四系列總設計師汪軼俊組織試驗隊專題學習、宣貫發射場產品保證工作策劃,并強調“產保策劃是型號在發射場產保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各系統要細化至條目,結合每天工作進展,綱目并舉,有效控制型號發射場工作,確保產品質量,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執行任務期間,總師汪軼俊、副總指揮王玉平、總師助理張桃源常常兵分三路,各把一攤。參與這次任務的隊員們深有感觸地說:“工作的踏實是源于背后型號領導強有力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發射任務是“一箭三星”串聯發射狀態首次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全新的工作流程、操作環境、接口關系都需要全面協調核實,加之這次發射場新人員較多,更需關注細節。總體設計師趙林虎針對潛在的風險環節,一方面梳理出與常規有差異的工作流程,提前與崗位人員充分交底,另一方面匯總形成各崗位發射前操作矩陣表,通過明確責任制和操作規范消除潛在風險。
以老帶新,確保萬無一失
巾幗不讓須眉。作為控制系統箭上指揮,姜微需要在龐大的工作量面前保持十足的細心和耐心。她需要通過測試保證數百條控制通路電性能滿足要求,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的測試項目設置箭上電路的狀態。
姜微和她的同事們通過各類測試儀和自動判讀軟件實現批量采集和智能判讀,在保證測試覆蓋性的基礎上,減并測試項目。電氣專業特別注重操作的規范性,姜微介紹說,數百個接插件遍布全箭,在不同階段連接,容易混淆、虛接、漏接。試驗隊成立接插件管理組,全面梳理易錯項目,制定了細致的狀態檢查表,并對所有檢查項目進行聲像記錄,保證工作無差錯。
遙測系統有一位工作不滿一年的新人汪灝,為了確保成功,經驗豐富的指揮張元明、嚴肅認真的黨支部書記程程等帶著新人一起,每天晚上召開遙測系統工作推演會,對第二天的工作安排進行梳理和分析。
試驗隊六分隊主管一二三級發動機在發射場的安裝測試,專門組織了進場動員,對產品功能性能及影響進行分析,確保狀態正確,風險可控。分隊長羅文對第一次參加任務的新隊員手把手指導,強調箭上操作要點、規范及注意事項。設計、質量人員對工藝文件,操作規范、記錄表格等進行復查,確保文件無錯誤、無遺漏。
在發射場執行任務期間,設計師與一崗每日班前會,都對操作文件的正確性進行確認,每完成一項工作及時與一崗核對數據。質量人員每天對多媒體記錄進行反復確認,確保發動機火工品安裝的極性正確性,并登記造冊。
敢于創新,敢打硬仗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這一發長征四號丙火箭首次閉環搭載十表光纖慣組,在“保成功”的道路上不斷推動新技術發展與產品可靠性的提升。汪軼俊介紹說,目前國內在研、在役的運載火箭大多采用兩套八表慣性測量組合異構方案來提高系統可靠性,而十表研制團隊所設計的新產品—全冗余可重構十表光纖慣組,具備一度故障診斷、隔離和重構的能力,正所謂“一個頂兩能量大”。
十表慣組研制團隊敢于創新、敢打硬仗,在高密發射形勢下,進行了四項關鍵技術攻關,通過高精度光纖陀螺技術攻關,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將光纖陀螺零偏穩定性提高4倍。同時采用全型號通用化型譜設計,市場適應面寬,適用于多個運載火箭型號,降低了管理成本。
有朝氣、勇拼搏,敢創新,在高密發射、保成功的道路上,上海航天人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步,他們的默默付出為成功奠定了基石,他們的不懈努力正一步步構筑起航天強國的夢想。
按照計劃,今年上海航天研制的火箭還將有11次發射任務,其中,外界關注的嫦娥四號中繼星發射任務將由上海航天研制的長征四號火箭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