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時代產生了大量健康數據,這些數據分散在各個平臺上,包括可穿戴設備、醫院、電子病歷、保險公司、病人自己、雇主、社交媒體等,這些數據過去一直是碎片化的,缺乏整合和再應用。對這些數據感興趣的利益方很多,藥企希望看到疾病發展的數據,為其產品開發和營銷做指導;雇主希望知道員工健康數據,幫助其控制員工整體健康風險;保險公司也希望看到團體或個人疾病發展及醫療成本數據,幫助其調整產品結構控制風險;個人希望看到疾病數據和案例,在治療和康復中獲得支持。
由這些需求驅動,美國產生了針對不同人群和利益方的醫療數據項目,比較主流的包括大數據、病種數據庫、病友社區、病人管理以及醫院組織。
一、大數據:投資者偏好機構服務提供商
作為移動醫療的核心領域,大數據類的公司發展較為緩慢,這主要是因為技術門檻較高,商業模式的尋找和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近來有好幾家大數據處理公司開始浮出水面,分別獲得數百萬美元的投資。
先看2014年8月獲得500萬美元投資的數據整合公司Validic。Validic主要是對消費者在各個平臺、可穿戴設備和App上的數據進行整合,然后將這些數據傳輸給相關的機構。這些機構包括醫療機構、保險公司、藥廠、健康管理公司和醫療IT公司。這些機構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來制定戰略和市場規劃。
Validic所開發的系統平臺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能夠將各平臺的數據進行整合。但這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市場,本質上是一個數據搬運工,這在市場競爭的早期機會較大,因為沒有標準,市場分散。隨著行業集中度的加大,標準逐漸統一,各類產品向幾個主要的平臺集中,這類公司的優勢就會減弱。
再來看獲得400萬美元投資的Acupera。Acupera主要是通過挖掘電子病歷、醫學聲明和實驗室信息給醫生和護士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給病人提出診療方案。目前和Acupera合作的機構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Acupera目前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擁有22家醫院的圣·文森特醫學中心(St.Vincent Medical Center)部署了其系統。
從上述兩家公司來看,目前美國大數據的投資基本還是集中在細分市場,主要面向的客戶是機構。無論是普通的健康數據,還是專業的醫療數據,目前的數據處理主要還是集中在數據整合和淺度的挖掘,還沒進入深耕的階段。
中國目前的移動醫療發展比美國更為早期,大數據的生產才剛剛開始,在這個時間段切入這一細分市場會占有先發優勢。但是中國的普通大數據購買方并沒有美國那么多,保險公司較為弱勢,健康管理公司長期難以盈利,醫院還處于傳統的診療階段,對疾病的預防和干預的興趣不大。目前來看,只有藥廠和醫療IT公司還比較具有動力來購買大數據。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藥廠可以對其新藥的研發做出更好的判斷,醫療IT公司則可以開發出更適合醫療機構的軟件。
中國的醫療專業大數據則面臨著更為困難的境地。中國沒有統一的電子病歷,各家醫院極為割裂,而且政策也不允許第三方的公司使用這些信息,因此這種商業模式在中國很難生根,這也是專業性的數據處理公司在中國一直非常匱乏的原因之一。
二、病種數據庫:轉向依靠機構付費而非廣告
在美國,面向個人的疾病數據市場較為傳統的模式有WebMD和Everyday Health,它們主要發布直觀的健康信息。這種傳統模式和用戶的互動很少,收費模式來自藥廠和醫療機構的廣告,但會嚴格控制廣告的內容和質量。依靠廣告而非交易的模式有幾個問題,第一,信息宣傳仍會有夸大和不真實的成分。第二,廣告市場份額不夠大,無法將市值做得非常大。第三,市場運營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廣告客戶手中,一旦失去幾個重要客戶,對公司的打擊很大。
隨著數字醫療的發展,健康信息市場也將迎來變革。新的模式很可能不再依托于廣告,而是依托于機構用戶,讓健康信息盡可能地保持客觀中立,幫助用戶做出準確的決策。美國的WiserTogether就試圖在疾病數據這方面做一些新的探索。
互聯網醫療時代產生了大量健康數據 這些是醫療科技發展的關鍵
WiserTogether通過對病人和醫生的調查生成了基底的數據庫,基于這個數據庫,WiserTogether根據病種為用戶提供治療建議。用戶可以看到一種疾病的各種不同治療方法和相關的結果,再根據所獲取的信息來做出治療的決策。目前,WiserTogether提供260個病種和超過4000種治療方法,已經為350萬病人提供服務。WiserTogether的數據庫一直在更新,不僅通過傳統的調查方法,也通過醫患自愿提供的數據和病歷卡數據。
WiserTogether的盈利模式做過多次改變,現在主要是雇主和保險公司購買這一產品,作為保險附加服務提供給他們的員工和用戶。WiserTogether之所以依靠這種模式最終取得了進展,主要還是得益于奧巴馬的《平價法案》。以醫療價值為核心的《平價法案》不僅影響了醫療機構和醫生,也加大了病人的權利。因為一切最終的判斷都取決于病人的治療效果。《平價法案》提高了病人的話語權,病種治療數據庫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做出決策,提高治療的有效性。
當然,為了讓病人和醫生能做出準確的判斷進而決策,WiserTogether的產品必須客觀中立,雇主和保險公司購買的模式也決定了其完全不會受到廣告客戶的制約。
相比之下,中國健康信息長期處于較為混沌的狀態,市場上各類平臺長期充斥著大量的廣告和各種偽信息,真正能為用戶提供醫療決策參考的平臺幾乎沒有。盡管百度等平臺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健康信息的混亂現狀,但是如果不能改變以廣告為核心的收費模式,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市場問題。
目前在中國市場最有能力來運作疾病庫這種模式的應該是丁香園。丁香園擁有近半數的醫生資源,能夠提供較為專業的疾病知識給用戶。但丁香園目前受制于本身盈利模式,要在提供類似服務時做到客觀中立會有一定的難度。而且,中國沒有保險公司和雇主付費的習慣,讓用戶自費購買存在一定的難度,回到廣告的模式就失去了客觀性。
那么,能否像體檢一樣創造出一個由雇主埋單的市場?這個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如果能提供一種與體檢聯動的營銷模式,或許能夠再造健康信息市場。當然,如果能有政策的推動,這一模式的發展將獲得很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