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Frost & Sullivan發布2025年5G網絡基礎設施報告 近日,愛立信連續第五年在Frost &Sullivan發布的《Frost Radar:2025年5G網絡基礎設施》報告中被評為行業領軍企業。這一結果彰顯了愛立信對創新和發展的堅定承諾,以及其滿足運營商(CSP)與企業不斷變化需求的能力。 Frost &Sullivan在全球100多家參與者中,獨立標識出了Frost Radar分析中排名前23位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市場的各個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或具有創新性。 最新資訊 英飛凌宣布收購Marvell的汽車以太網業務 【2025年4月8日, 德國新比貝格訊】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碼:IFX / OTCQX代碼:IFNNY)通過收購Marvell Technology的汽車以太網業務正加速建立其在軟件定義汽車領域的系統能力,從而補充并擴展其業界領先的微控制器(MCU)業務。英飛凌與Marvell Technology(NASDAQ代碼:MRVL)已簽署最終交易協議,交易價格為25億美元現金。 發表于:4/9/2025 工信部確定168個萬兆光網試點入圍項目 4月7日消息(九九)為有序推進我國萬兆光網試點應用,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的通知》(工信廳通信函〔2025〕3號)要求,經各單位自主申報、地方擇優推薦、專家評估審查等環節,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了168個萬兆光網試點入圍項目。 發表于:4/8/2025 我國三大運營商實現全球首次GSMA OpenGateway三網能力對接 4月4日消息,近日,中國電信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于GSMA OpenGateway國際統一接口標準,成功實現5G QoD(按需質量保障)三網能力的技術對接與平臺互通。 發表于:4/7/2025 我國成功發射天平三號A星02星 4 月 3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天,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平三號 A 星 02 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地面雷達設備標校和 RCS 測量,為地面光學設備成像試驗和低軌空間環境探測監視試驗提供支持,為大氣空間環境測量和軌道預報模型修正提供服務。 發表于:4/3/2025 提升車載連接體驗:恩智浦AW693與智能鏈路管理 電氣化已經改變汽車行業,汽車的價值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如今的汽車正在轉變為集舒適性、娛樂性和生產力于一體的精密智能空間,在這里,數字化集成從可有可無變為必不可少。我們已在智能家居領域見證了這種演變。從語音激活助手到智能安防系統,消費者現在期望他們的家居環境具備智能化和響應能力。這種連接和協調離不開看不見的無線接入點網絡。 發表于:4/2/2025 意法半導體發布NB-IoT地理定位模塊新功能獲德國電信入網許可 2025年3月13日,中國 —— 服務多重電子應用領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 宣布,ST87M01 NB-IoT地理定位模塊新增更多功能,現已完成德國電信 (DT) 入網全部測試審批手續。 發表于:4/2/2025 “流量劫持”行為民刑法律責任界分機制研究 通過對我國關涉“流量劫持”行為刑事判例的研習,可以發現當前司法實踐中存在“罪名選擇困難、實行行為與幫助行為識別錯誤、民刑界分不清”問題。鑒于當前學術界未對“流量劫持”行為的處理達成一致觀點,亟須依靠類型化思維從定義、類型、本質維度對“流量劫持”行為進行再思考。在責任層面,應當以“計算機系統安全的損害后果嚴重性”作為法秩序統一性原理指引下民刑責任區分的邊界。首先,應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域名劫持行為刑事責任;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鏈路劫持以及其他未達到“破壞”程度的流量劫持行為刑事責任;在上述兩種罪名無法完全涵蓋所有犯罪行為時,合理將“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作為兜底罪名予以補充適用。其次,對于雖然具備廣義“破壞”之意,但卻沒有達到“非法控制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度的“流量劫持”行為,應當將其作為民事反不正當競爭案件論處。最后,取得用戶同意是認定劫持行為系合法正當行為的法理基礎。 發表于:4/1/2025 Ayar Labs推出全球首款UCIe光互連芯粒/小芯片 4 月 1 日消息,光學 I/O 芯片企業 Ayar Labs 當地時間 3 月 31 日宣布推出業界首款符合 UCIe 規范的光互連 Chiplet( TeraPHY,這一物理層芯片可提供 8Tbps 的帶寬。 發表于:4/1/2025 消息稱蘋果與SpaceX正爭搶衛星通信頻譜資源 3 月 31 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在構建其衛星電話連接能力方面的持續投入,已引發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不滿。主要原因是蘋果此舉可能使其成為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Starlink)服務的直接競爭對手。 發表于:4/1/2025 蘋果等多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eSIM 3月31日,數碼閑聊站爆料,某運營商正緊鑼密鼓地對iPhone eSIM進行內測。 此前就有消息稱,iPhone 17 Air為追求極致輕薄,取消了實體卡槽,國行版也在積極洽談eSIM的商用事宜,同時國內下一代旗艦機型也在對eSIM進行測試,這一技術能否順利落地備受關注。 發表于:4/1/2025 ?…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