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寧德時代擬將換電技術引入歐洲 6 月 26 日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今日報道,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正計劃將其換電與回收技術引入歐洲。寧德時代董事會秘書蔣理表示,換電模式在歐洲有 " 巨大潛力 ",可以降低電池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由于建站成本高昂,換電技術在中國以外拓展緩慢。但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電動車銷量攀升,關于電池供應鏈的擔憂也在上升,換電模式正在獲得更多關注。 最新資訊 Vishay推出薄型高抗沖擊耐振動35 A商用IHCM共模扼流圈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號:VSH)宣布, 推出新型35 A大電流商用IHCM共模扼流圈。Vishay定制磁芯IHCM-2321AA-10采用薄型表面貼裝封裝結構,比體積較大的環形器件更堅固且性能優異,最高工作溫度可達+155 °C。 發表于:12/10/2021 電源電子負載四大系列全面推出, ITECH再續節能回饋產品IT-M3900系列 電源電子負載四大系列全面推出, ITECH再續節能回饋產品IT-M3900系列 ITECH艾德克斯于12月10日正式推出IT-M3900系列產品,集合了IT-M3900D大功率可編程直流電源、IT-M3900C雙向可編程電源、IT-M3900B回饋源載系統和IT-M3800回饋式直流電子負載一共四個系列產品,適用于5G通信、光伏儲能、汽車電子和新能源產業、半導體、電池領域等多個測試領域。 發表于:12/10/2021 CISSOID 和 Silicon Mobility 宣布推出新能源汽車緊湊及高效碳化硅逆變器, 并以此體現其所建立的合作伙伴關系 比利時、圣吉貝爾山/法國、索菲亞安蒂波利斯 – 2021 年 12 月 9 日。高溫半導體和功率模塊方面的領導性企業CISSOID 公司,與技術領先的、為新能源汽車超快速和超高安全性實時控制提供現場可編程控制器單元(FPCU)半導體架構的發明者Silicon Mobility公司共同宣布: Silicon Mobility 的 OLEA® FPCU 控制器已與 CISSOID 的碳化硅(SiC) 智能功率模塊(IPM)平臺實現了集成,雙方攜手打造的這一全新高集成度平臺將加速用于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的緊湊型高效碳化硅逆變器的開發。 發表于:12/10/2021 三倍續航、可實現"閃電充"的鋁電池來了! 據福布斯報道,亞洲電池研發公司Saturnose計劃推出一種固態可充電鋁離子電池Ea2I,使用鋁和鈮以及固態電解質,陰極采用巖鹽結構。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級鋁離子固態電池,有望取代風險較大的鋰離子電池。Saturnose計劃在2022年對其實現商業化。 發表于:12/9/2021 泛林集團發布Syndion GP,滿足芯片制造商對先進功率器件的需求 北京時間2021年12月8日,泛林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RCX)在加利福尼亞州弗里蒙特市發布新產品Syndion® GP,為芯片制造商提供深硅刻蝕技術,以開發新一代用于汽車、電力傳輸和能源行業的功率器件及電源管理集成電路。 發表于:12/9/2021 效率重大升級!中國充電器能效新標準啟動立項 2021年12月1日,電源能效中國強制標準GB 20943已經完成答辯會,本次標準升級有望納入電源適配器、PC電源、服務器電源等千瓦以下內外部電源,下一階段將進行立項前公示。 發表于:12/9/2021 大聯大品佳集團推出基于NXP產品的200W LED Power方案 2021年12月8日,致力于亞太地區市場的領先半導體元器件分銷商---大聯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恩智浦(NXP)TEA2017控制器的200W LED Power方案。 發表于:12/8/2021 優化信號鏈的電源系統 — 第3部分:RF收發器 本文重點關注信號鏈的另一部分——RF收發器。本文將探討器件對來自各電源軌的噪聲的敏感度,確定哪些器件需要額外的噪聲濾波。本文提供了一種優化的電源解決方案,并通過將其SFDR和相位噪聲性能與當前PDN(當連接到RF收發器時)進行比較來進一步驗證。 發表于:12/7/2021 電池充電器的反向電壓保護 處理電源電壓反轉有幾種眾所周知的方法。最明顯的方法是在電源和負載之間連接一個二極管,但是由于二極管正向電壓的原因,這種做法會產生額外的功耗。雖然該方法很簡潔,但是二極管在便攜式或備份應用中是不起作用的,因為電池在充電時必須吸收電流,而在不充電時則須供應電流。 發表于:12/7/2021 EV用電池三分天下,逐鹿次世代車用市場 隨著汽車行業轉向全電動汽車,車用電池與電源相關組件將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20201年9月,韓國SNE Research所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全球EV(Electric Vehicle)用電池的最大供貨商,仍然是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以成長6.9%達到30.3%領先群雄,而排名第二的業者是市占率24.5%的韓國LG Energy Solution,同時也比去年成長了1.5%。中國比亞迪則是以成長1.9%的7.7%市占率位居第四。此外,日本PANASONIC和韓國的SDI則分別以-7.5%(13.3%),與-1.7%(4.9%)分居第三與第六供應業者。而居于第五名的韓國SK On的成長率則是0%。從中可以看出,韓國業者正在藉由吞食PANASONIC的市場來追趕中國電池業者。 發表于:12/6/2021 ?…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